close

首例屈公病個案係55歲本國籍男性,於今年7月6日至9月1日至菲律賓工作,8月30日出現肌肉酸痛、關節痛、背痛、四肢紅疹等症狀,

9月2日入境時因有發燒症狀,於機場發燒篩檢站採檢送驗,於9月3日檢驗確認。

 

疾管局說明,屈公病是感染屈公病毒(Chikungunya virus)所引起。傳播鏈是經由「人-病媒蚊-人」的傳染,其傳播循環和登革熱類似。主要症狀為發燒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等,但更常見關節疼痛以致於無法站直,潛伏期為2-12天,平均3-7天,其病媒蚊包括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。


加強屈公病監測,衛生署自2007年10月公告將屈公病納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,截至今日共有34例病例,皆為境外移入;

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21例、馬來西亞6例、泰國2例、印度、孟加拉、新加坡、菲律賓各1例,另有1例潛伏期途經許多國家,經疫調後無法判斷感染國家。

 出國旅遊注意疾病  
 

呼籲民眾做好自我保護措施,至東南亞旅遊、洽公,可穿著長袖衣褲及使用防蚊液,以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屈公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好幫手 的頭像
    好幫手

    外勞仲介公司好幫手-好的幫手.天長地久-

    好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