衛生署公布99年國人十大死因,「自殺」落下排行榜,由前年第9名,降為11名。民國86年,自殺就躍上十大死因排行榜,歷經13年,才被高血壓疾病擠出榜外,但自殺雖然不在十大死因之內,仍是男性十大死因第九名,自殺身亡者,六成八是男性。


令人關心的是,自殺死亡率隨年齡上升,65歲以上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35.8人,遠高於其他年齡層。這項事實,對於大家含飴弄孫、安享晚年的希望,無疑是當頭棒喝。


老人自殺不僅日益嚴重,相較於其他國家,台灣老人自殺率比美、德、新加坡、澳洲更高。不得不問,生活在台灣的長者為什麼不快樂?研究顯示,71至95%的自殺死亡長者,可能罹患精神疾病,最常見是憂鬱症。

失智老人  

積極處理老人憂鬱症與自殺問題,刻不容緩。近年來,憂鬱症治療已有良好療效,約六至七成患者可控制病情,恢復正常的職業社會功能,與高血壓、糖尿病治療成果相當。


但臨床觀察,老年憂鬱症似乎沒有因治療進步蒙受其利。有些障礙必須排除,才能讓憂鬱症長者得到適當治療。


首先,必須加強大眾對老年憂鬱症的認識,老年憂鬱症不是正常老化現象。

叮嚀表情  老年憂鬱症與一般成人憂鬱症表現不全然相同,長輩常常沒有很明顯的情緒低落,反而是失去對生活興趣、提不起精神、減少動機、不喜歡出門、食欲減低、失眠等,這些常被當成正常老化過程,失去治療契機。


慢性疾病與憂鬱症的共病性,在長者身上很常見。患者因身體不適到處就醫,形成所謂逛醫院現象,接受過多檢查,卻忽視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,無形中造成醫療負擔,病患家屬也深受其苦,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。許多研究顯示,慢性疾病與憂鬱症共病現象,會惡性循環,甚至增加死亡率。


孤獨感是老年憂鬱症健康的隱形殺手,常常關心長者,陪伴長者,詢問長者意見與感受,生活事件需做決定時,邀請長者一起參與討論,都可以減輕孤獨感。

另外,提醒大家所謂「年齡歧視」問題。社會大眾對長者的不當態度、刻板印象、負面評價,很容易產生年齡歧視,加重長者被社會孤立、退縮、孤獨感,導致憂鬱。

大家應該學習,肯定老年價值、經驗以及貢獻,建立老年認同的有利空間與機會,讓老人生活在有希望、有尊嚴的環境。

 

來源: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HEALTH/HEA2/6440698.shtml#ixzz1RHkGLH19

【聯合報╱李淑花/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】

arrow
arrow

    好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